第一百二十一章 外放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百二十一章 外放
首先,新官職可能是陛下推行新政的必要手段,但自古以來“新政”實行都是困難重重,更有很多“胎死腹中”,執行到一半發現太想當然了,這事就算了,那麽因為“新政”而設置的官職也就成了擺設。削除這個官職之後,原本坐在這個職位上的官員就要被重新安排去處,這時候就會非常尷尬。
其次,就算陛下推行“新政”、“新官職”的決心堅定,但沒有前人經驗可取,全憑任職之人自己摸索,做得順手是應該的,做得不順手便要承受比一般常設官職失職陛下更大的怒火。上位者一般是不會承認自己設下的官職或者布置下去的政策有什麽問題,有問題的只能是執行的人。
光是前兩點,已經讓大多數人對“新官職”望而止步。而對於這個“布政使司”還有一個較為關鍵的問題,便是該職位不是京官,要進行外放。
多少權臣勳貴的“大本營”就在京城,若是談到外放做官,那基本有些身份地位的人都會避之唯恐不及。
若是一方封疆大吏也就罷了,那好歹是重權在手,也不是不能接受。
可一個“新官職”要進行外放,那在這些人眼中便是躲都躲不及的事。
於是在眾人眼中,一開始炙手可熱的新科探花現在就成了被同情和幸災樂禍的對象。
初入朝廷就被派去外放,即便等三年任期滿了,朝廷哪裏還有他落腳的地兒?只怕也早就被陛下給拋之腦後了,想要回京比登天還難。
況且作為探花郎,也不是被封為“布政使司”,而是“布政使司左參議”,從五品,那就更沒什麽翻身的機會。
即使這從五品比狀元郎的品階要高,但一個“新官職”加上一個“外放”,就讓他這從五品的分量還不如個七品京官,倒是明升暗降的感覺。
想起當初傳出來的殿試的情況,他們還以為陛下會十分重視這位探花郎,等進行委任的時候不是見習六部就是在翰林院得個實缺,卻沒想到最後竟然是這樣的下場。
眾人紛紛猜測,探花郎還是被自家兄弟的事情給拖累了。
謝斌在投資黑心幹貨鋪子中的金錢比例雖然不多,但因為他上頭兩個兄長一個榜眼一個探花,在加上謝家發生的事鬧得沸沸揚揚的,所以也“入”了不少人的眼。
這一次本來倍受陛下看重的謝恒被外放,還是個“新官職”,眾人便認定了還是謝宏的事連累了謝斌。
這榜眼的分量終歸是比探花要重,所以陛下也就只暗著“罰了”探花,而沒有牽扯到榜眼。
還是這個謝恒倒黴,本來已經在殿試中得了陛下看重,日後就等著平步青雲了,卻被自家兄弟給脫了後腿,這也讓不少人都更加註意家中子弟教養,萬不能出現如謝家這樣的情況,一個本來能光宗耀祖的好苗子楞是被另外一顆老鼠屎給禍禍了。
謝家的人也是如此認為。
本來已經差不多心平氣和了的謝老夫人在知道謝恒的委任結果之後,又聽到謝長青對這個職位的一番分析,差點就雙眼一番白昏過去。好不容易挺住了之後又還沒喘兩口氣就開始罵罵咧咧,即便謝宏是她的孫子,不能罵謝宏的祖宗十八代,但那嘴裏的詞兒也不少。甚至都覺得只是一個流放都太便宜了謝宏!
謝老夫人足足罵了大半天,口幹舌燥,嗓子都有些沙啞了才罷休。
冷靜下來後又慶幸地想著好在還有她的乖孫斌兒,就算小四已經不能成氣候了,她的斌兒還前途無量,初入官場就能跟他爹比肩,這可比她預想的好太多。
而且聽說這個光祿寺署正的差事極好,不僅不會特別累人,也都是跟權貴打交道,更比同級官員能更多見到陛下,這就多了許多晉升的機會。
有斌兒在,他們謝家就差不了。至於小四,只能說是可惜了。
謝老夫人到底在謝恒身上寄予過厚望,現在期盼落空,心裏自然不得勁兒。但她也只顧著自己的算盤打空,沒想著謝恒願不願意接受或者有沒有受到打擊。在謝老夫人判斷謝恒已經“失去原本價值”的時候,那本就為數不多的祖母對孫輩的關愛就已經被謝老夫人收回了大半。
不過謝家倒是也沒人敢直接明面上怠慢謝恒,不管怎麽說現在這位四少爺也是全家裏官職最高的,只要他還沒有外放出去,在家裏就沒什麽人敢直接得罪他。
只是往日那些借口登門來找謝恒攀關系的“親友”如今是一個都見不到了,倒是謝斌那邊門庭若市。
謝恒一點也不在乎這些,他甚至還樂得清靜。而眼下他最在意的還是惠承帝命令京兆尹賀連升調查全城幹貨、糧油鋪子的事。
經過這樣一場徹查,不說能徹底杜絕那些黑心商販,但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相當不錯的警告作用,而且只要賀連升的動作足夠雷厲風行,在一些商家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就直接上門,也能搜集到不少證據,徹底拔掉幾個黑心商家。
還有對於謝恒來說最重要的一點,也是他拐彎抹角要讓惠承帝下這道旨意的最直接原因,那就是宣揚宣景的善舉。
宣景名下的那家米行在當初災年禍及京城時時幫扶了多少百姓?不但沒有像其他米行那樣漲價,還降價賣給窮苦人,更不定時在店鋪外頭施粥贈米,得了京中百姓一片讚嘆之聲。
但是沒有人知道那家米行的背後是宣景,沒人將這份功德算在宣景頭上。
在當初剛知道這家米行是宣景所有時,謝恒就暗戳戳地想著早晚有一天他要讓這件事被世人皆知。讓所有人都知道,在那個餓殍遍野的災年,是他們以為的手染鮮血、煞氣濃重的昭武將軍一直在默默無聞地幫扶著他們,而那些爭搶著給自己樹立好名聲的人,諸如太子和三皇子之流,卻在暗暗提高名下米行的價錢,大發國難財!
之前謝恒一直沒有動作,一是因為沒有好的契機,二是知道米行作為宣景的產業卻並沒有被公開,他當然也就不能私自揭開這件事。
但是後來宣景為自己所要謀劃之事步步為營,同時為了降低宣震和宣旭的懷疑,轉移他們的註意力,便將那米行故意暴露出來。
堂堂親王之子,又是位高權重的昭武將軍,若是在京中沒有一兩家自己的鋪面那才不合情理,不說之前厲王送給宣景的那兩間鋪子,宣景自己也該有些私產。米行的“暴露”恰到好處。
謝恒也特意跟宣景確認過,糧油這一塊宣景就只有這一家鋪子。
如此謝恒如今就好動手了,反正已經是被放到明面上的產業,那再被賀連升查出來是宣景名下的也無妨。
賀連升在黨爭中一向保持中立,這一次是得了陛下的旨意徹查這件事,當然不會有所手軟,調查的時候那叫一個鐵面無私。
太子和三皇子手下的鋪面都不少,即使不是用他們自己的名字,但這關系也是明擺著的。
不到五日,賀連升便查到了有問題的幹貨和糧油鋪子共計十九家,其中有多一半都是太子和三皇子的鋪子。
之後宣景的米行在災年時對百姓所做出的貢獻也被不經意宣揚出來。一時間京中的百姓們都在誇讚昭武將軍。有些實際得了當年米行恩惠的人,更為自己曾經對昭武將軍的誤會而深感愧疚,甚至到將軍府的門口去磕頭跪拜。這樣做的人越來越多,讓昭武將軍的美名也越傳越廣。
從最初進京時被所有人誤會嗜殺成性到如今的百姓敬仰,也還不到一年時間。宣景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不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更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不僅僅是京城和北境,昭武將軍的美名更開始在大瑾國的土地上寸寸流傳。
一位戰場上披荊斬棘、殺伐果決的將軍,剛硬冰冷的外表之下還有那麽一顆柔軟的濟世救人的心,默默無聞地為百姓奉獻,在遭遇流言和誤解時也從來不主動為自己辯駁半句。
這樣的將軍,讓人敬仰、欽佩,卻也心疼!
尤其是那些稍微上了點年紀的大嬸們,如今看待昭武將軍就像看待自家懂事的孩子明明一直在做好事卻總受委屈也不為自己辯解一般,那叫一個心疼!茶餘飯後話家常時說的都是昭武將軍,要是稍微聽到有什麽人對昭武將軍不滿或者誤解,那恨不得追著那人解釋分說,一定要說到讓對方改變看法為止。
有這些八卦主力軍的貢獻,宣景的美名便更上一層樓。
而三皇子和太子那邊就著實不怎麽樣了。
被爆出來當初災年時漲價最狠的那些鋪子都多多少少和太子跟三皇子有關,百姓們群情憤怒!
雖然距離當初災年已經過去許久,但當初的艱難困苦讓京中百姓們至今心有餘悸、難以忘懷。
得知幕後黑手竟然是太子和三皇子,這滿心的憤怒就有了目標。
多少人在災年中失去親人、飽受苦楚,就有多少人痛恨太子和三皇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首先,新官職可能是陛下推行新政的必要手段,但自古以來“新政”實行都是困難重重,更有很多“胎死腹中”,執行到一半發現太想當然了,這事就算了,那麽因為“新政”而設置的官職也就成了擺設。削除這個官職之後,原本坐在這個職位上的官員就要被重新安排去處,這時候就會非常尷尬。
其次,就算陛下推行“新政”、“新官職”的決心堅定,但沒有前人經驗可取,全憑任職之人自己摸索,做得順手是應該的,做得不順手便要承受比一般常設官職失職陛下更大的怒火。上位者一般是不會承認自己設下的官職或者布置下去的政策有什麽問題,有問題的只能是執行的人。
光是前兩點,已經讓大多數人對“新官職”望而止步。而對於這個“布政使司”還有一個較為關鍵的問題,便是該職位不是京官,要進行外放。
多少權臣勳貴的“大本營”就在京城,若是談到外放做官,那基本有些身份地位的人都會避之唯恐不及。
若是一方封疆大吏也就罷了,那好歹是重權在手,也不是不能接受。
可一個“新官職”要進行外放,那在這些人眼中便是躲都躲不及的事。
於是在眾人眼中,一開始炙手可熱的新科探花現在就成了被同情和幸災樂禍的對象。
初入朝廷就被派去外放,即便等三年任期滿了,朝廷哪裏還有他落腳的地兒?只怕也早就被陛下給拋之腦後了,想要回京比登天還難。
況且作為探花郎,也不是被封為“布政使司”,而是“布政使司左參議”,從五品,那就更沒什麽翻身的機會。
即使這從五品比狀元郎的品階要高,但一個“新官職”加上一個“外放”,就讓他這從五品的分量還不如個七品京官,倒是明升暗降的感覺。
想起當初傳出來的殿試的情況,他們還以為陛下會十分重視這位探花郎,等進行委任的時候不是見習六部就是在翰林院得個實缺,卻沒想到最後竟然是這樣的下場。
眾人紛紛猜測,探花郎還是被自家兄弟的事情給拖累了。
謝斌在投資黑心幹貨鋪子中的金錢比例雖然不多,但因為他上頭兩個兄長一個榜眼一個探花,在加上謝家發生的事鬧得沸沸揚揚的,所以也“入”了不少人的眼。
這一次本來倍受陛下看重的謝恒被外放,還是個“新官職”,眾人便認定了還是謝宏的事連累了謝斌。
這榜眼的分量終歸是比探花要重,所以陛下也就只暗著“罰了”探花,而沒有牽扯到榜眼。
還是這個謝恒倒黴,本來已經在殿試中得了陛下看重,日後就等著平步青雲了,卻被自家兄弟給脫了後腿,這也讓不少人都更加註意家中子弟教養,萬不能出現如謝家這樣的情況,一個本來能光宗耀祖的好苗子楞是被另外一顆老鼠屎給禍禍了。
謝家的人也是如此認為。
本來已經差不多心平氣和了的謝老夫人在知道謝恒的委任結果之後,又聽到謝長青對這個職位的一番分析,差點就雙眼一番白昏過去。好不容易挺住了之後又還沒喘兩口氣就開始罵罵咧咧,即便謝宏是她的孫子,不能罵謝宏的祖宗十八代,但那嘴裏的詞兒也不少。甚至都覺得只是一個流放都太便宜了謝宏!
謝老夫人足足罵了大半天,口幹舌燥,嗓子都有些沙啞了才罷休。
冷靜下來後又慶幸地想著好在還有她的乖孫斌兒,就算小四已經不能成氣候了,她的斌兒還前途無量,初入官場就能跟他爹比肩,這可比她預想的好太多。
而且聽說這個光祿寺署正的差事極好,不僅不會特別累人,也都是跟權貴打交道,更比同級官員能更多見到陛下,這就多了許多晉升的機會。
有斌兒在,他們謝家就差不了。至於小四,只能說是可惜了。
謝老夫人到底在謝恒身上寄予過厚望,現在期盼落空,心裏自然不得勁兒。但她也只顧著自己的算盤打空,沒想著謝恒願不願意接受或者有沒有受到打擊。在謝老夫人判斷謝恒已經“失去原本價值”的時候,那本就為數不多的祖母對孫輩的關愛就已經被謝老夫人收回了大半。
不過謝家倒是也沒人敢直接明面上怠慢謝恒,不管怎麽說現在這位四少爺也是全家裏官職最高的,只要他還沒有外放出去,在家裏就沒什麽人敢直接得罪他。
只是往日那些借口登門來找謝恒攀關系的“親友”如今是一個都見不到了,倒是謝斌那邊門庭若市。
謝恒一點也不在乎這些,他甚至還樂得清靜。而眼下他最在意的還是惠承帝命令京兆尹賀連升調查全城幹貨、糧油鋪子的事。
經過這樣一場徹查,不說能徹底杜絕那些黑心商販,但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相當不錯的警告作用,而且只要賀連升的動作足夠雷厲風行,在一些商家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就直接上門,也能搜集到不少證據,徹底拔掉幾個黑心商家。
還有對於謝恒來說最重要的一點,也是他拐彎抹角要讓惠承帝下這道旨意的最直接原因,那就是宣揚宣景的善舉。
宣景名下的那家米行在當初災年禍及京城時時幫扶了多少百姓?不但沒有像其他米行那樣漲價,還降價賣給窮苦人,更不定時在店鋪外頭施粥贈米,得了京中百姓一片讚嘆之聲。
但是沒有人知道那家米行的背後是宣景,沒人將這份功德算在宣景頭上。
在當初剛知道這家米行是宣景所有時,謝恒就暗戳戳地想著早晚有一天他要讓這件事被世人皆知。讓所有人都知道,在那個餓殍遍野的災年,是他們以為的手染鮮血、煞氣濃重的昭武將軍一直在默默無聞地幫扶著他們,而那些爭搶著給自己樹立好名聲的人,諸如太子和三皇子之流,卻在暗暗提高名下米行的價錢,大發國難財!
之前謝恒一直沒有動作,一是因為沒有好的契機,二是知道米行作為宣景的產業卻並沒有被公開,他當然也就不能私自揭開這件事。
但是後來宣景為自己所要謀劃之事步步為營,同時為了降低宣震和宣旭的懷疑,轉移他們的註意力,便將那米行故意暴露出來。
堂堂親王之子,又是位高權重的昭武將軍,若是在京中沒有一兩家自己的鋪面那才不合情理,不說之前厲王送給宣景的那兩間鋪子,宣景自己也該有些私產。米行的“暴露”恰到好處。
謝恒也特意跟宣景確認過,糧油這一塊宣景就只有這一家鋪子。
如此謝恒如今就好動手了,反正已經是被放到明面上的產業,那再被賀連升查出來是宣景名下的也無妨。
賀連升在黨爭中一向保持中立,這一次是得了陛下的旨意徹查這件事,當然不會有所手軟,調查的時候那叫一個鐵面無私。
太子和三皇子手下的鋪面都不少,即使不是用他們自己的名字,但這關系也是明擺著的。
不到五日,賀連升便查到了有問題的幹貨和糧油鋪子共計十九家,其中有多一半都是太子和三皇子的鋪子。
之後宣景的米行在災年時對百姓所做出的貢獻也被不經意宣揚出來。一時間京中的百姓們都在誇讚昭武將軍。有些實際得了當年米行恩惠的人,更為自己曾經對昭武將軍的誤會而深感愧疚,甚至到將軍府的門口去磕頭跪拜。這樣做的人越來越多,讓昭武將軍的美名也越傳越廣。
從最初進京時被所有人誤會嗜殺成性到如今的百姓敬仰,也還不到一年時間。宣景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不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更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不僅僅是京城和北境,昭武將軍的美名更開始在大瑾國的土地上寸寸流傳。
一位戰場上披荊斬棘、殺伐果決的將軍,剛硬冰冷的外表之下還有那麽一顆柔軟的濟世救人的心,默默無聞地為百姓奉獻,在遭遇流言和誤解時也從來不主動為自己辯駁半句。
這樣的將軍,讓人敬仰、欽佩,卻也心疼!
尤其是那些稍微上了點年紀的大嬸們,如今看待昭武將軍就像看待自家懂事的孩子明明一直在做好事卻總受委屈也不為自己辯解一般,那叫一個心疼!茶餘飯後話家常時說的都是昭武將軍,要是稍微聽到有什麽人對昭武將軍不滿或者誤解,那恨不得追著那人解釋分說,一定要說到讓對方改變看法為止。
有這些八卦主力軍的貢獻,宣景的美名便更上一層樓。
而三皇子和太子那邊就著實不怎麽樣了。
被爆出來當初災年時漲價最狠的那些鋪子都多多少少和太子跟三皇子有關,百姓們群情憤怒!
雖然距離當初災年已經過去許久,但當初的艱難困苦讓京中百姓們至今心有餘悸、難以忘懷。
得知幕後黑手竟然是太子和三皇子,這滿心的憤怒就有了目標。
多少人在災年中失去親人、飽受苦楚,就有多少人痛恨太子和三皇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